丼, 丼飯

日式餐廳中常見「定食」和「丼」兩大類菜單。不同於「定食」通常是將主菜、白飯、湯品等各別分裝於專屬容器中,「丼」是將米飯、菜餚全部裝在同一個大深碗中、並堆得滿滿的。江戶時代時稱這種將所有食物全部裝在一個碗中的店為「慳貪屋(けんどんや)」,裝食物的碗則稱為「慳貪振り鉢(けんどんぶりばち)」,後來簡稱為「どんぶり鉢」。

「丼」料理,在日本有著どんぶり(丼飯)、どんもの(丼物)等大同小異的名稱,不過大家比較熟悉的應該是豬排丼、牛丼、親子丼等美食的名字,這些料理即使是在日本以外的地方也非常受到民眾喜愛。

飯通常以較大尺寸的碗盛裝米飯並蓋上魚肉、肉類、蔬菜或者其他燉煮料理而成。是一種相當普及的大眾料理,同時各家大型日式快餐店都有販售,甚至是以丼飯作為主力產品販售。根據不同季節、配料、地區和主要推廣食材丼物類型的料理往往有不同的味道,但絕大多數都是利用水、糖、醬油與味醂來調配湯汁,而依照丼物的不同則有不一樣的搭配方法。

在丼飯菜單上常常會看到XX盛的字樣,這代表的是份量大小,一般來說由少至多的順序為「小盛、並盛、中盛、大盛、特盛」,其中並盛就是最普通的份量。此外,有些店也提供迷你(ミニ)或是特大(メガ)等特殊規格,讓大家能依照自己的食量享用美味丼飯。

「丼」,在現代標準漢語(國語)中,丼字讀作ㄉㄢˇ,而台灣教育部亦取日語諧音讀作ㄉㄨㄥˋ。

「丼」這個名字的由來有很多說法。其中一個是說以前使用丼缽提供餐點的飲食店叫做「けんどん屋」,有點類似現在的牛丼連鎖店,這些店家用的料理器皿就叫做「けんどんぶり鉢」,所以這些地方的餐點才會被叫做「どんぶり」。

另外一個說法是以前餐飲店工作人員圍裙的口袋會叫做「どんぶり」。古早的日本餐廳老闆在收錢找錢時會把錢都都直接放在身上圍裙的口袋裡面,這個口袋以前被稱作「丼」,這般動作就被叫做「どんぶり勘定」。

而零錢銅板被放到圍裙口袋裡面的樣子也被聯想到米飯被裝入碗公內的情形,所以這類料理就也被叫做「丼」了。

在日語中「丼」一詞並非和製漢字,而是來自於中國。日文是用來形容石頭落入井時所發出的聲音之擬聲詞。「丼」中文原意同樣是物體投入井中所發出的聲音。

通常會依照碗內所裝盛的食物名稱來為丼物命名,並將該料理稱為「某某丼」。在許多日本料理之中,丼物的飲食作法擁有其長遠的歷史,其中最早室町時代的「芳飯」(類似茶泡飯)便與丼物有所關聯。而早期的丼物類型如於江戶時代末期所發明的深川丼,以及大約於19世紀初開始廣為傳播的鰻丼等。由於丼物能夠讓人在繁忙的時候迅速且便利地食用,很快地這類型料理便於社會各個階層中傳播開來。包含明治時代的牛丼與他人丼、1891年發明混合雞肉與雞蛋的親子丼,以及1913年時所發明搭配醬料的豬排飯等。隨著時代的演進,日本社會也不斷發展出新的丼物類型料理並且被廣為傳播著。

天丼:江戶時代的速食

圖片來源:Photo-ac


日本江戶時代沒有麥當勞、肯德基等速食店,對當時的人來說「天ぷら」(天婦羅)就像速食般的存在,可以隨意在路邊攤吃到,像是天婦羅蕎麥麵、茶漬飯都是常見的平民美食。「天丼」的誕生則是在明治初期由一家天婦羅專門店發想到的。當時市面上只有鰻魚丼,但一碗要價20錢(約現今的1,600日圓)相當昂貴,於是他們推出了只要7錢就能吃到的天丼。因為便宜又好吃,立即獲得高人氣而一口氣在民間流傳開來,從此後天丼就成了天婦羅專門店的定番料理。

原文網址: https://www.letsgojp.com/archives/501966/ © 樂吃購!日本 www.letsgojp.com

親子丼:明治時代的人氣外送料理

「親子丼」一名,顧名思義是由雞的母子:「雞肉」和「雞蛋」為食材的料理。明治之後日本的養雞業興盛,雞肉成為了便宜又好取得的食材,親子丼就是在這時候出現的

圖片來源:Photo-ac


「親子丼」確切起源則有二種說法:一是來自日本橋人形町的軍雞料理專門店「玉ひで」,標榜為親子丼的發明者。明治20年左右「玉ひで」店裡客人會將軍雞火鍋最後吃剩的湯倒入白飯、雞蛋一起煮來吃,當時店家打算要用「親子煮」為名推出這道料理,但被說「端出澆上醬汁飯的餐廳有損格調」,所以僅在外送時才提供,親子丼便成為了那個時代的人氣外送料理,像是日本知名徘人正岡子規就在著作《仰臥漫錄》中提到他曾在養病期間叫了外賣親子丼,也被後人認為吃親子丼應該是為求滋養補身體。

另一說是明治36年在大阪開設了「內國勸業博覽會」,當時北濱銀行的行長去拜託了大阪的料理「鳥菊」店主可否做出一道在博覽會時可吃到的吸睛料理,於是發想出用雞肉加白菜、蔥、蛋打在一起的親子丼。

原文網址: https://www.letsgojp.com/archives/501966/ © 樂吃購!日本 www.letsgojp.com

原文網址: https://www.letsgojp.com/archives/501966/ © 樂吃購!日本 www.letsgojp.com

牛丼:關東大地震後正式流行

依據2021年統計資料,全日本最大規模速食店「麥當勞」有2,909家分店,但牛丼店卻多達4,318家!牛丼可說是名符其實的「和風速食」。但其實以前日本人不吃牛,開國之後以牛肉作為食材才開始普及,因此牛肉被視為是日本文明開化的象徵。日本早期的牛料理是以牛肉火鍋為主,明治初年牛肉鍋大流行,光是東京就有多達550家以上的牛鍋店。後來結合了流行的丼飯,將牛鍋的湯汁和料淋在丼飯上,就成了現在的牛丼,發明之後非常受到歡迎,也開始出現專賣的攤販。

圖片來源:Photo-ac


牛丼在過去原本被稱「牛飯」,「牛丼」一名是大家熟知的連鎖店「吉野家」所創的。當時牛丼算是勞動階級公人在吃的食物,但到了大正12年的關東大地震後情況有了轉變,便宜又好吃的牛丼在當時成為不少災民們飽腹的救星,從日比谷到丸之內範圍內出現了多達1,600家牛丼攤販,讓牛丼正式普及開來,成為上流社會到中下階級都愛的美食。

原文網址: https://www.letsgojp.com/archives/501966/ © 樂吃購!日本 www.letsgojp.com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丼飯」由來和小氣鬼有關?「天丼」是江戶時代的麥當勞?日本「五大丼」故事一次告訴你

「丼飯」為什麼叫這個名字?日本專家告訴你相關小知識&美味吃法!

丼物 – 維基百科

日本10大連鎖丼飯你吃了嗎?丼、海鮮丼、豬排丼、天丼全都錄!